查看原文
其他

书写不一样的历史——把教会带进学生中(温定国口述/沈琅整理)

2016-09-05 沈琅整理 OC举目

温定国口述/沈琅整理

本文原刊于《举目》官网2016.09.01

“定国牧师,我决定受洗了。我买了回圣地亚哥的机票,想回疾风教会受洗,好吗?”

读著小林(化名)从台湾发来的邮件,我心中百感交集。

2014年6月,小林从圣地亚哥州立大学(SDSU)毕业回台湾,现在终于愿意跨出信心的一步,受洗归入主的名下,我为他感恩。

回想起他从懵懂的少年初初走进教会,到认真寻求上帝……而今,他要受洗了,却仍然惦记着回疾风教会。他是把疾风教会当成家了!这是他初识主的地方,这是他和弟兄姐妹相伴走过欢笑和泪水的地方。

俗语说:“这人撒种,那人收割。”上帝却赐给我们不配的恩典,让我们不但撒种,还能够见证收割的喜悦……上帝也借着孩子真诚的心来激励我们,让我们看到疾风教会为上帝所用,成为带领学生认识上帝的一座灯塔。

无可推诿的教会

疾风教会的成立,并不在我们的计划之中。原本,我们只是希望接触SDSU的学生,把福音传给他们。

SDSU位于圣地亚哥的东南方,因为治安原因,校区周围华人家庭稀少,附近也没有华人教会。看到SDSU的中国留学生越来越多,我们就于2011年秋天,成立了疾风团契。

我们借用学校的教室聚会。每次聚会时,我和太太文娟,以及另一位同工一珠姐妹,都像搬家一样,带着食物、餐具、圣经……等,浩浩荡荡地从家里搬到教室。结束之后,又匆匆忙忙地把所有东西搬上车。

第一年的聚会,人数不多,最多10个人左右。最少的时候,只有两个学生来,是因为不忍看到叔叔、阿姨失望。

没想到,一年多之后,疾风团契会增长到二、三十人。随着团契人数的增加,带领他们参加主日崇拜就成了一个现实的挑战。于是,我祷告寻求上帝的带领,求问成立教会的可能性。

若是要成立教会,我跟上帝求3个印证:第一,求上帝预备一个合适的场地;第二,求上帝预备同工;第三,牧师或属灵前辈有同样的感动。

结果,一间美国教会很乐意为我们提供聚会的场地。而且在我们提出请求之前,他们正好把崇拜时间从原来的10点半提前到10点,让我们的崇拜可以在11点半开始——学生都起得晚,这时间对他们是最合适不过的。

上帝也预备了两个家庭以及几个学生,可以成为同工。另外,在祷告期间,有一天我突然收到一位牧师的电邮,谈到SDSU附近属灵的需要。

上帝的带领很明确。于是,在无可推诿的情况下,我们于2013年4月复活节,成立了“疾风教会”——我们希望圣灵像大风一样,吹醒当地的灵魂。

起死回生的同工


教会成立之前,有弟兄姐妹凭著爱心,直言这个教会支撑不了多久。因为,教会以学生为主,而学生流动性大。今年的学生训练成同工,明年就毕业离开了。同工一流失,教会如何维持运作?

我理解他们的顾虑,但这样的断言却使我血气上冲。我心里暗暗较劲:你们说我们支撑不久,我就支撑给你们看看!

疾风教会4月份成立的时候,有一位主要学生同工正在申请博士班。他从SDSU硕士毕业,希望继续留在SDSU读博士,这样也能留在教会服事。然而,他的申请被拒,排在备取的第4名。也就是说,他录取的希望渺茫。

面对这样的境况,同工觉得泄气,我心里也是一片惨澹,压力好大。那时,我好几次半夜三、四点醒来,向上帝哭诉,为什么要把这样一个艰难的任务托付给我?

有一天晚上,我看到《华传》宣教士的见证,他们的辛苦中得上帝的安慰:“我要求你的只是忠心,结果不是你要负责的。你为什么要忧虑呢?”这给了我很大的提醒和安慰。

在和上帝的交通里,上帝问我:“疾风教会是你的,还是我的?”又问:“如果是我的,谁在负责?你担心什么呢?”我这才逐渐把自己所谓的面子放下,只求无愧于主。

我跟上帝说,教会不能没有同工,所以你必须留下一批同工成为教会的骨干。我也跟上帝说,我好好做就是了。如果做不下去的话,是你没面子,可不是我。

一天灵修的时候,我读到拉撒路死了4天之后复活。“4天”与“备选第4名”,之间有什么联系吗?我将这段经文与那位学生同工分享,并鼓励他:现在同样是绝无希望的时候,我们看上帝怎么做?

这位同工其实已经获得台湾教育部的奖学金,基本上不需要SDSU提供经费。不过,既然SDSU已经决定了录取名单,恐怕也没有可能更改。但我还是鼓励他给指导教授写一封邮件,告知此事。结果,录取委员会竟然特别讨论并破格录取了他。

于是,这位同工“起死回生”,继续留在SDSU读书,也继续留在疾风教会服事。

此外,2014年6月,教会的另外6位学生同工面临毕业。他们大部分的专业不容易找到工作,但上帝竟让他们全部找到了实习单位。

而且连续三年,上帝为教会留下同工,他们工作签证(H1b)的中签率,居然是100%!

这让我们看到,上帝的教会,祂自己负责到底。我们在惊险的泪水与欢笑中,一同经历上帝的信实:“似乎忧愁,却是常常快乐的;似乎贫穷,却是叫许多人富足的;似乎一无所有,却是样样都有的。”(《林后》6:10)

  

潜移默化的祝福

教会刚成立的时候,我们很辛苦,基本没有周末,周间也要关心学生。这是学生工作负责人的重要心态,就是完全的付出与敞开,给学生提供一个“家”。


8月新生快开学的时候,我们会联系学生会,主动接机、招待新生。

那时,我一批接一批地接机,陆续招待了30多个学生。后来有一个学生分享说,刚开始,她觉得太不可思议了——我们居然免费接机,还包食宿!

等车到了我家,她和另外一位学生商量,要不然行李先不要拿下来,免得到时候被敲诈。但是我们一家人热情地接待,跟她们说,冰箱里、柜子里的东西,自己吃,随意拿。她说,那几句简简单单的话,她特别震撼,很感动。

很多从事学生工作的人,都跟我有相同的经历:毫无保留地开放家庭、开放自己私密的空间与时间,跟学生生活在一起。学生几乎可以随时介入我们的生活。

疾风教会成立前两年,每个周末,我们几乎都跟学生在一起:周五团契,周六在我家有门徒训练和敬拜团队练习。练习完之后,师母还要做二、三十人份的晚餐。吃完晚餐,再跟他们天南地北地聊天,直到11点他们尽兴而归为止。

第二天早上起来敬拜,又几乎是一整天的时间。虽然辛苦,可是也唯有如此,才会让学生们有家的感觉。

曾经有一段时间,因为我们的服事,开放家庭,忙着照顾学生,忽略了自己的孩子。

我们有两个孩子,儿子名“得人”,女儿名“温柔”。得人在高二的时候,学习成绩下降。我和师母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,商量应对的办法。后来就由师母特别监督他的学习,陪着他每天补课到半夜一、两点钟,非常辛苦地把功课赶上来了。我们认识到,虽然服事要紧,家庭也不能忽略。

但我也很感恩地看到,我们在教会的付出,也潜移默化了我们的孩子。

得人一直热心参与教会服事,带领敬拜。敬拜团的同工,都是年轻人。其中有些人住得甚远。周日一大早,得人就得开车去接他们。教会结束之后,再送他们回去。

我们看到他这样劳累,很是心疼,就跟他谈:“你这么接送,太花时间和体力了。看能不能找其他人帮忙吧。”儿子回答道:“你们不也是这样吗?”听了这话,我们心疼归心疼,但又很欣慰。他在主里成长,在主里摆上,这是讨上帝喜悦的。

女儿温柔,2012年去台湾做交换学生一年,受到台湾很多学生家长大方、无私的照顾。女儿对我说:“这些人我都不认识。他们对我这么好,是因为我的父母在美国照顾他们的小孩。所以我到台湾的时候,他们就照顾我了。”

书写不一样的历史

这些年的服事中,我看到很多孩子的生命和人生轨迹改变。

有一位姐妹,从前是根据世俗的标准找男朋友的,后来愿意寻求上帝的心意。我和师母常常关心她,为她祷告。

她回台湾之后,告诉我们,上、下班坐车的时候,常常想起我们和团契的弟兄姐妹,就忍不住流眼泪。她把我们看成是在美国的爸爸、妈妈。我们很感恩地看到,去 年,她在主里遇到了一位好弟兄。还有一位从台湾来作交换学生的男生,以前过著放荡不羁的生活。后来在疾风教会信主受洗。回台湾后,一直向我们报告他的近 况。上个月,他还去南非短宣。

另一位弟兄Peter,疾风教会刚成立的时候,他周日来帮忙敬拜团。我们门训的时候,他就在一边旁听。

过了3个月,他原来团契的辅导问我,你们对Peter做了什么?之前三、四年,我都没有看到他生命有改变。但是他在你们那里3个月,却变了。他对上帝很追 求,对周围的人很关心。看到这些孩子的见证,我唯有感恩。我知道,口才比我好的人很多,能力比我强的人很多,但是上帝不嫌弃我,竟然让我参与祂的工作,让 我在这些孩子们的生命中有份,带到正途、带向光明。这是最值得的生命的投资。

有一位弟兄问我,创立疾风教会,会不会后悔?我跟他说:“创立疾风教会之前,我就已经后悔了,因为我知道那是一条艰难的道路,而且还得‘倒贴’——不但出力,还要出钱。可是,”我接着说:“如果不成立疾风教会,我会更后悔!”

因为,我的时间跟精力如果不花在上帝的事工上,就是花在这个世界上。所以,答案很明确,如果重来,我还是会走上这条不归路,因为有上帝清楚的印证。

疾风教会的模式是把教会带进学生中。学生作为主体,教会属于学生。我们一起学习上帝的话语、敬拜上帝、服事上帝、服事人,像一块块活石建造主的灵宫。

我一直勉励教会中年轻的同工:我们都是上帝特别选召的,为的是在圣地亚哥的东南方,这华人家庭稀少的属灵旷野,建造一座灯塔,写下一页不一样的教会历史。


我们的异象是,如果上帝许可,愿我们得着更多的同工,在不同的校园里成立学生教会或敬拜中心,把教会带进学生中间。如果这是可行的模式,那么若有其他教会也愿意一起尝试,让上帝的国度在学校扩展,何尝不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!

 

作者:

温定国1989年在圣地牙哥州立大学SDSU查经班信主,之后一直在教会服事年轻人。2004进入伯特利神学院兼职进修,2012年完成神学硕士学位。2013年复活节成立疾风教会。

沈琅毕业于富勒神学院,目前全职传道。     

 

附:疾风教会的运作经验分享

一、创立原因

圣地亚哥州立大学(SDSU)离教会很远。与其邀请学生去教会,不如在他们当中成立教会。

二、教会特色:

1. 教会成员年轻

很多华人教会面临老年化问题,但疾风教会刚好相反,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年轻化教会。2013年刚成立的时候,研究生比较多。这两年来了不少本科生,年龄层正逐渐下降。

2. 非基督徒多过基督徒

主日聚会的时候,非基督徒比基督徒还多。这在华人教会中并不常见。所以,福音的禾场很大。

3. 以学生为主

疾风教会有80%的成员是学生。目前我们有四个中年家庭,三对年轻夫妇家庭,其他都是学生。

三、服事重点

  (一)接触学生

1. 与学生会合作

我们主动接触SDSU的学生会,与他们合作,帮他们办迎新活动。我们提供所有后勤资源,提供饭菜,提供他们所需要的讲员。学生会和我们的关系很密切。

2. 接机、安排住宿

我们帮助给新生接机、安排住宿,与他们建立关系。

3. 微信、Facebook

现在的学生,自主性很高,不喜欢受拘束。直接打电话邀请他们参加团契和教会,有时会带给他们压力——可能心里不想来,但又不好意思拒绝。

我们就用微信或Facebook跟他们联系。他们觉得自在就来,不想来就不来。在没有压力的氛围和空间中,他们反而更愿意来。

我们也请他们关注设立的联络网页、公共主页。不过,放在里面的消息不能太多,主要通知周五的团契和周六的聚会。一个礼拜超过两条的话,他们就可能会自动退出、把你拉黑或删除。

4. 在校园里成立社团

我们在SDSU成立了疾风校园辅导室,有几位华人教授,担任社团辅导。我们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场所、一个平台,每个礼拜开放两个小时,在学业、感情、生活上,遇到任何问题,学生都可以来找我们。我们会为他们提供帮助,借此关心他们。

5. 宿舍的联谊活动

我们有一位年轻的同工,每周四在寝室大楼的交谊厅里,带领一些轻松的活动,比如唱诗歌,玩游戏,用英文彼此交谈。

华人学生都有练习语言的需要,反正大家英文都很破,用蹩脚英文来沟通,不会有压力。在这样的氛围里,很多学生都来参加。我们与他们做朋友,也邀请他们有空的时候,参加我们的团契和教会。

6. 不定期活动

我们还不定期地举办一些活动,在活动中多接触学生。

 

(二)组织学生

1. 成立疾风小家

学生需要归属感。我们分组就选用“疾风1家”、“疾风2家”,来代替一般习用的“1组、2组”。目前共有6家。每家有6-10个成员,以及两个“家长”。

每两个小家有一个年长的家庭为辅导,为小家提供后勤的资源,邀请学生到家里来,也帮助“家长”关心学生。

在每一个疾风小家,“家长”跟成员都在同一张桌上吃饭。聚会之后,全家一起牵手,分享、祷告。疾风小家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爱,感受到这是他们的家。

2. 平时的关怀

疾风小家经常以小家为单位,办一些活动,或者小家之间联谊。考试周的时候,我们鼓励“家长”做考试餐、营养餐,送到小家成员的宿舍。

3. 定期家长会

“家长”其实很辛苦,有时人前强颜欢笑,人后珠泪暗弹。我们定期开“家长会”,分享服事上的喜乐与挫折,并且彼此代祷。

4. 提供服事机会

疾风教会的大部分活动,都是年轻同工计划和主导的。长辈只是从旁辅导,提供建议,确保他们走在正确的方向上。

教会的敬拜、福音营、查经带领,也基本是以年轻同工为主。我们的海报、公共主页和网站,也都是他们在负责。

有时其他教会的弟兄姐妹问他们:你们教会有没有执事会啊、长老会啊?你们是怎么运作的?他们的回答很简单:很容易啊,我们跟叔叔、阿姨讨论一下就做了。

他们非常有活力,创意很丰富,而且办活动很有条理。不要小看他们年轻,要多提供他们服事和成长的机会。他们以后会成为教会的主力和中坚分子。

5. 激发同工服事热情

我告诉过同工们,这些年轻人来到海外,很孤单。他们到美国后的前几个月,所交到的朋友,会影响他们的一生。因此,在他们接触到坏朋友之前,你们就要让他们接触你们这些好朋友,带领他们走正确的方向。

如果他们信主,这会祝福他们一生。他们还会将这个祝福带给他们的朋友、家人。同工们看到服事的价值和意义,就激发出服事的热情。

(三)装备学生

1. 提供训练

疾风教会的查经,由学生同工带领。我们会带他们预查,给予培训。

教会刚成立敬拜团的时候,缺乏懂乐器的人手,我们就开办打鼓班、吉他班。后来学生们还成立了疾风音乐教室,把打鼓、吉他从初级到入级的影片,都放到公共主页上,让同学可以学习。

2. 门徒训练

我们看重门徒训练。凡受洗的,都要接受门徒训练。在疾风教会受洗的人,流失率不高,基本都固定参加主日聚会,参与服事。

我们的教导是:即使在外面度假,都要有简单的敬拜。所以很多学生出去度假的时候,还在微信上发度假时敬拜的照片。这让我们很欣慰。

3. 带领传承

我们当初的构想,是一个师傅带一个徒弟,保持传承。我们现在的门徒训练,是一个带两个。我们要装备学生成为真正的门徒,培养他们成为对世代有影响力的基督徒。这是我们教会一开始就秉持的方向。

受洗比较久的弟兄姐妹,就成立灵修小组,带领年轻的弟兄姐妹。他们会在微信上分享自己灵修的经文和领受。

4. 背诵圣经

我们教会的网页,每天会更新一节经文。我鼓励同工每天背诵一节经文。这是2015年新的挑战。经文很短,每天就背一节。我相信上帝的话会在他们心里扎根,对他们的生命产生影响。

四、温馨提醒

(一)爱和尊重

你是单纯地爱他们、为他们好,还是另有目的,他们都感受得到。他们虽然年轻,仍需要被尊重。我们要尊重他们是独立的个体,他们有上帝的形象,是上帝所爱的。

(二)以身作则

实际生活中的榜样,对他们的影响力远超过语言。比如说,我会跟他们一起收桌椅,一起擦桌子。我希望树立榜样,把信仰落实到生活中。

(三)要有耐心

90后的学生,可能有些地方让我们这些长辈看不顺眼。我们需要有耐心,心脏也要够强壮。

我们这一辈人有很多优良的传统,在他们身上却好像找不到,比如守信、守时——明明说好的事情,过了一分钟他们可以反悔。讲好了到他家去接他,到门口,他却说我不去了。

我们要承受得住,要接纳他们。经历了这些挫折之后,还要爱他们,对他们有耐心。

(四)不怕挑战

我们不要怕被挑战,也不要怕挑战他们。比如说,我说主日聚会很重要,挑战他们参加主日聚会。他们就在出去度假的时候,主日还去聚会。这些年轻人很有潜力。给他们生活、生命成长的目标,他们是乐意接受挑战的。


相关阅读

使他们作主门徒——浅谈校园学生团契工作法

千里觅良驹——浅谈学生团契的辅导

如何带领一个彼此负责的小组?


联系我们


投稿bh_editorial@ochwxy.org,请务必注明“投稿给《举目》”。并附中英文姓名、笔名(若不想用真名发表)、电邮、地址及作者简介或相关照片。


转载:请先致邮bh_editorial@ochwxy.org获得许可,并了解相关注意事项。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